中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委员会文件
太阳成集团tyc234cc党字„2018‟42号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中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委员会
关于开展向张嗣瀛院士学习活动的通知
各公司党委,公司党委各部门,校直各党委(党工委、党总支、党
支部),各群团组织:
张嗣瀛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公司复杂性科学研究所所
长,他长期致力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和应用研究,在国内最先
倡导稳定性、微分对策、复杂系统的对称性及相似性等研究方向,
对推动我国控制理论及系统科学的研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1999年,张嗣瀛院士来到公司工作,创建了复杂性科学研究所,
创办了《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》学报,培养建立起了高层次人
才学术梯队。目前,公司系统科学学科在复杂网络、复杂系统的
— 1 —
分析与控制、系统工程、信息处理、社会经济系统等方面的研究
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,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他所创建的“系
统与控制教师团队”入选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
张嗣瀛院士理想信念坚定,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,坚持爱国
爱教爱生的奋斗实践,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,严谨细致对
待教学,严慈相济对待员工。半个多世纪里,张嗣瀛院士目睹了
祖国曾遭受的累累伤痕,也亲眼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天
翻地覆的变化。他不仅为祖国的科学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
献,更是殚精竭虑地把心血倾注在年轻人的培养上,他培育出的
桃李英才遍布世界各地,有的已挑起国内某些科技领域的重任,
有的成为科教界的中坚。现在,张嗣瀛院士仍然坚持培养博士研
究生,仍然在日复一日地忘我学习、工作和思考。他说:“爱国,
盼望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的感情一直在我的心中涌动着,并鞭策着
我不懈努力。我希望我能多活几年,希望看到在多个领域我国的
科学研究引领世界!”张嗣瀛院士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、
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,把爱国热情转化为
创新奋斗的动力,他是学校乃至国家的宝贵财富,也是学校涌现
的生动励志教材。
张嗣瀛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“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
者”奖、冶金工业部“在冶金军工创业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”
奖,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、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、“全国高
— 2 —
校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、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等。2013 年,张
嗣瀛院士被授予青岛市科技最高奖,获奖当天,他将获得的 50
万元奖金全部捐出,设立助困励志奖学金,以奖励家庭困难、学
习优秀的在校研究生。
今年已 93 岁高龄的张嗣瀛院士,仍然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
线,胸怀祖国,老骥伏枥,兢兢业业,节俭朴素,体现了强烈的
爱国情怀、严谨的治学态度、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高远
境界,令人感动。
张嗣瀛院士的先进事迹,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敬业爱岗、乐
于助人的传统美德,展示了公司教师的优秀品质与精神风貌,是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,是公司广大教师中涌现出的
优秀模范,向全社会传递出了强大的正能量。
为充分发挥张嗣瀛院士先进事迹的榜样作用,公司党委号召全
校广大师生要向张嗣瀛院士学习。学习张嗣瀛院士就要学习他爱
党爱国、甘心奉献的崇高精神,学习他崇尚科学、追求卓越的崇
高理想,学习他爱岗敬业、献身教育的优秀品质,学习他严谨笃学、
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,学习他爱生如子、潜心育才的道德情怀。
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向张嗣瀛院士学习的重要意
义,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。党
委教师工作部要牵头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张嗣瀛院士爱岗敬
业的精神,形成爱岗敬业、关爱员工、严谨笃学、勇于创新的良
— 3 —
好氛围。党委员工工作部要在员工中开展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的
主题教育活动,引导员工践行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”的家国情
怀,扎根人民,奉献国家,不辱时代使命。党委宣传部要做好学
习宣传活动的统筹安排,加大宣传力度,运用多种载体广泛宣传
张嗣瀛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各单位学习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
物、先进事迹、先进典型。各单位要把学习张嗣瀛院士的先进事
迹作为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“大学习、大调研、
大改进”的重要内容,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
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,与迎接和学习贯彻学校第三
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,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、培育
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
结合起来,“弘扬爱国奋斗精神、建功立业新时代”活动,结合
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等具体工作,不断把学习宣传引向深入。
全校广大教师要通过学习张嗣瀛院士的先进事迹,自觉以张
嗣瀛院士为榜样,坚定理想信念,提高政治站位,践行党的宗旨,
弘扬担当精神,脚踏实地工作,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有理
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”的好老师要求,
立足自身岗位,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,努力成为信念坚定、
品德高尚、知识丰富、本领过硬的优秀教师。全校广老员工要通
过学习张嗣瀛院士的先进事迹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、练就过硬
本领、勇于创新创造、矢志艰苦奋斗、锤炼高尚品格,在弘扬和
— 4 —
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、修德、明辨、笃实,爱国、励
志、求真、力行,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,努力成为担当民
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
各单位学习宣传情况要及时报送党委宣传部。
附件:张嗣瀛院士事迹简介
中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委员会
2018年 12月 4日
— 5 —
附件
张嗣瀛院士事迹简介
张嗣瀛,中国科学院院士,公司自动化学院教授。
爱国、报国、献身,始终是涌动在张嗣瀛院士一生生命中的
血液,在他身上,也充分体现了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情怀。
张嗣瀛院士出生在 1925年,12岁时在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
初一。在日本侵略者即将占领山东之际,学校南迁。在四川绵阳
集中了山东流亡员工,成立了国立第六中学。18 岁那年,他剃
去长发,换了身份证,改扮成学徒,只身离开家人,经徐州到西
安,然后经宝鸡入四川,最后抵达涪江之滨的绵阳,找到了流亡
中的母校。一个月的行程,曲折磨难三千里,让年轻的张嗣瀛目
睹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,也目睹了自己祖国的累累伤
痕,当他第一次看到在战壕里的中国士兵时,他流下了眼泪。
1945 年 8 月,他在从重庆到宜宾的船上,听到了日本无条
件投降的消息,当时全船沸腾,鞭炮齐鸣,他又一次流下了眼泪,
这是为期盼中的胜利和和平到来流下的热泪。这些经历都在他年
轻的心灵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。张嗣瀛院士说:这是我和我
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,让祖国强大不受欺侮,成为我们
一生都在发奋学习、扎实工作的内在动力。
艰难探索
1948 年,张嗣瀛从武汉大学机械系毕业,此后,辗转来到
祖国的东北,1950 年执教于在沈阳新成立的东北工学院(现东
— 6 —
了三篇论文,发表在《应用数学与力学》学报上。
1959 年,华罗庚在《科学通报》18 期上写的文章“十年来
的中国数学”一文中,也提到在常微分方程的研究中,有“有限
时间区间稳定性”的研究成果。
在莫斯科期间,还有一件让他一生也不能忘怀的事。1957
年 11月 17日,毛泽东主席到莫斯科大学接见在苏留学的留学人
员和员工,张嗣瀛和同学们一早就去了大礼堂,受到了毛主席的
接见,亲自听到毛泽东主席“世界是你们的,也是我们的……希
望寄托在你们身上”的著名演讲。至今张嗣瀛回忆当时的情景时
说:“这是让我热血奔涌一辈子的经历,我铭记于心,终生难忘,
60多年过去了,好像犹如昨日。”
1959年 7月张嗣瀛回到了祖国,继续科研工作。
流金岁月
回国后,张嗣瀛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,并在自动控制学科上
颇有建树。1974年他开始参与反坦克导弹“红箭-73”的研制工
作,成功解决了导弹脱靶问题,实现在国家靶场 3000 米距离正
式坦克打靶中十发九中,“红箭-73”正式定型生产。1978 年,
他获全国科学大会“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”奖,1993 年
获冶金工业部“在冶金军工创业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”奖,并
将此项成果列入《冶金军工史丛书(十九)》。
80 年代末,以钱学森院士为首的一批科学家,以其对科学
发展的深刻洞察远见,提出复杂性科学并开展研究,张嗣瀛也参
与了这一方向的研究。
— 9 —
所谓复杂性科学,是以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作为研究对象
的。它涉及工程技术、经济、社会、环境、生态、金融、生物、
医学等多个领域,是用一种全新的方法,以整体的观点,多学科
相互交叉,大范围包容展开深入研究的新兴科学。上世纪 80 年
代初,国外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,将其视为 21 世纪一门重要的
新兴科学。张嗣瀛在国内最先倡导稳定性、微分对策、复杂系统
的对称性及相似性等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方向,并均有所发现和取得
新成果,对推动我国控制理论及系统科学的研究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1987年,他执笔出版的《微分对策》(科学出版社)是国内
第一本关于微分对策的专著;1986年,他创办了《控制与决策》
学报并任主编,为国内控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园地;1989
年,他又创办“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”。如今,此学报是国
内四个自动控制方面的学报之一。年会是国内两个全国性年会之
一,而且已成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学会一个子系统,每年都会吸
引国内外一千余人参加。
半个多世纪的漫漫岁月,张嗣瀛院士为祖国的科学进步与发
展做出了贡献,也获得了很多荣誉,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
等奖、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、“全国高校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、
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与此同时,他更是殚精竭虑地把心血倾注在年轻人的培养
上,他培育出的一批研究生中,有的挑起了国内某些科技领域的
重任,有的成为科教界的中坚。在他迄今为止的教员工涯中,已
— 10 —
培养了博士后 20余人、博士 50余人、硕士 60余人。其中三人为教
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,不少人成为相关领域的中坚和带头人。
张嗣瀛院士经常告诫自己的员工:“孜孜弗倦,可登堂奥;
涓涓不息,而成江河。”他的这种治学和做人的态度已被他的弟
子们奉为圭臬。
家国情怀
自 1949 年,张嗣瀛在东北已过了半个世纪。他的青年、中
年、直到老年几乎都在东北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北国寄旅隔关
山,遥望东海路三千。故土归兮忆旧事,青丝白发五十年”。他
想老家山东了,“回老家山东再干点活吧!归去来兮,胡不归!”
1999 年的金秋十月,当从沈阳飞往青岛的航班进入青岛的
上空时,一位衣着简朴,精神矍铄的老人,正从舷窗充满深情地
俯瞰这方并不陌生的秀山丽水。六十年前,他曾在这座城市读过
一年的初中,在这里,他第一次看到大海,并被大海的博大浩渺
而不知疲倦所深深吸引。此后不久,随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即将
踏入山东大地,他离开了这座拥有大海的城市,开始了一段不平
凡的流亡求学历程,而今他作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一名教授,又回到了
这座城市。
当他的脚步一踏进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校园,他便对迎接他的校领导说:
“我不是来养老的,我是来工作的,我要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干点事。”
他的确不是来养老的。
来校不到两个月,他就筹备成立了复杂性科学研究所并任所
— 11 —
长。此后他着手主持申报“系统理论”硕士点及博士点,并获批
准;他主持引进了一批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,建立了
一支完整的学术梯队;2004 年创办了《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》
学报并任主编(被北京大学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》编委会入
编为自然科学总论类核 心期刊)。在他来校后短短五年的时间
里,一个研究所、一份学术刊物、一个博士点、一支人才队伍、
一个人才培养基地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诞生了——这就是被大家称颂的张嗣
瀛院士的“五年五个一”。2012 年“系统科学”博士后科研流动
站成功获批,并在全国高校系统科学学科排名评估中位居第四;
此后以自动化学院为主的太阳成集团tyc234cc“工程学”学科进入全球 ESI
排名前 1%;2018年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成功……现在,
作为《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》期刊的主编,他仍旧亲自审校每
一篇刊发的论文。
张嗣瀛院士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其他学者与青
年教师。他将他一生的科研经验无保留地与师生们交流,经常通
过座谈讨论和个别指导的形式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就树立科研志
向、研究生科研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。“张院士是我们团队
的灵魂人物,也是我们科研与育人的榜样和指引团队前进的旗
臶。”自动化学院经理于海生教授说。今年,以张嗣瀛为首的“系
统与控制教师团队”成功入选了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
张嗣瀛院士的书房在他居所的二楼,书房有大小两个书橱,
大的陈列的是他工作时经常要查阅的书籍和资料,小的里面排列
着的都是装帧很新的书籍。小书橱里面的书都是他自己以前没学
— 12 —
过的,如《图论》《统计力学》等,这几年他一直在学,因为做
复杂网络研究涉及到这些方面的知识。在他家里,窗台上、桌角、
床头等一些地方都放臵着一些纸片和笔。他说,年龄和腿脚不便,
他在休息或活动时有时会有新的问题和想法闪现,这样便于迅速
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。
90 多岁的老人,像一名正在求学的青年员工一样,做数学
题、翻书页、记纸片,有时面窗长思,它所透露出的精神,已远
远超出他具体的科研成就。
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忘我的学习、工作和思考,19 年来,青
岛大学系统科学学科在张嗣瀛院士的带领下一直在发展壮大着,
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由 10 余名中青年教授、副教授和博士组成的
研究团队,拥有两个 ESI高被引科学家,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5
名、硕士生导师 6 人。其中,“泰山学者”1 名,山东省有突出
贡献中青年专家 1名,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 1名,是一支年
龄、专业学科、研究层次都相对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。该学科在
复杂网络、复杂系统的分析与控制、系统工程、信息处理、社会
经济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。
张嗣瀛院士以他对科研工作的热忱和对学科发展的高瞻远
瞩,以他对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热爱,实践了他的承诺,他的名字已铭刻
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发展建设史上。2013 年,张嗣瀛院士被授予青岛市
科技最高奖,获奖当天,他将获得的 50 万元奖金全部捐出,设
立助困励志奖学金,以奖励家庭困难、学习优秀的在校研究生。
“功高桃李多,春风岂吹老”,前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张嗣瀛的
赠言似乎可以作为他晚年的写照。
— 13 —
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。 要不为利所动,不为权所倾,不
为名所累,不为位所争。”这句张嗣瀛院士常说的话也正是他作
为一名科学家的人生实践。
年高不敢忘忧国。在一次接受采访时,张嗣瀛院士深情地说:
“我这一生很庆幸,亲眼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,尤其改
革开放四十年来,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2010 年 GDP 超
日本排名世界第二。如今,已是日本的两倍多。”他说:“从大学
时代,到在东北大学任教,再到我 93 岁的今天,爱国,盼望祖
国强大、民族复兴的感情一直在我的心中涌动着,并鞭策着我不
懈努力。如今,又身处民族复兴的新时代,我希望我能多活几年,
多看几年,看到我们超美,看到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,看到我
们强大的航母舰队,看到我们自主研制的大功率航空发动机。我
们的科研有少量已进入世界先列,如量子纠缠,量子卫星。我希
望看到在多个领域我们的科学研究引领世界!”
这种炽热的爱国情怀,像血液一样涌动在张嗣瀛院士的生命
里,在简朴的生活中,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着、工作着,
默默无声地献身于祖国的科研和学校育人事业。
在学校,张嗣瀛院士的名字已化作一种精神象征,感召和教
育着一批批青年教师和员工。
(执笔:党委宣传部)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— 14 —